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郭建德  暴力  

现代化教育从“扫盲”开始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5

现代化教育从“扫盲”开始

现代化教育从“扫盲”开始


   我市中小学注重素质教育,图为南朗镇横门小学大课间活动。

现代化教育从“扫盲”开始


   伍万礼祖孙三代老师。 陈慧 摄

现代化教育从“扫盲”开始

1996 年中山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先进市。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1977年, 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但经过十年动荡,中山的教育事业无论是校舍硬件,还是教师队伍都急需重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山市加大资金投人,依靠社会力量,制定和实行推进中山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措施,经过市委市政府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19年共同奋斗,中山的教育从质量到规模不断提高。至1996年,中山被评为全国“两基” 教育先进市。在此基础上,中山的教育开始向现代化全面发展。

大涌镇有一个“教育世家”,一家三代老师的境遇,折射出中山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代 教师工资低且频繁被调动

改革开放前的中山,不仅没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院校, 也从未设有中专以上职业技术学校,连中小学的校舍也甚为残旧,教师人才更是紧缺。改革开放前,教育不受重视、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学校的老师都是一人兼几门课。大涌镇今年81岁的伍万礼从1962年开始当教师,到1977年的15年间,先后被调到三角、板芙的5所学校。除了教两个年级的数学课还要兼体育课,每月24元,18元寄给家里,余6元是在学校的生活费。“改革开放前,教师收入不如工人,身边好多教师都不干了。学校缺老师,留下的老师就经常被调动。”

恢复高考、改革开放,让教师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也切身感受到中山对教育的重视。据《中山市志(1979—2005)》记载:1978年起,中山的小学教育快速发展,普及程度不断提高。1982 年经佛山地区检查验收,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1988 年年底,省教育厅派员到中山验收,确认中山市基本达到普及初中教育的要求。1982年-1987 年,中山市投入5亿元,先后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和普及中学教育。

第二代 虽有遗憾但成为 全市首批英语老师

社会上重新兴起的尊师重道、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风气,让伍万礼的女儿伍泳珊从小已认定了教师这一职业。“ 小伙伴来我家,我们还常玩上课的游戏,我最爱就是扮演老师的角色。”伍泳珊还喜欢音乐,她梦想着自己可以考上大学的音乐系,当一名音乐老师。此时的中山教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普及中小学的教育上,不仅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常被忽略,连英语课都还未开设。就读普通高中的伍泳珊没法获得音乐上的专业训练更无法报考专业的音乐院校。失望赌气之下,她连高考也没参加。1988年她成为板芙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同时还成为了中山首批英语老师。

“全市小学都没有英语课,个别好的学校能从外省市的中学找英语老师,普通学校只能从别的学科调过来。我是新老师,学校也放手让我去摸索新教学方法、编辅导材料。”为了快速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当时的教育部门还举办了中山英语首届岗培班,把一些“半路出家”的老师送到广州去学习培训。随后,伍泳珊又一边工作一边读了中专、大专、本科,从代课教师成为了真正的教师。想起当年入行的经历,伍泳珊说,觉得自己当时是幸运遇到了好时机。“虽然没有参加高考成了一个遗憾,但我仍很感激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后政府和社会都重视教育,不断发展学校,我也因此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教师。我更希望我教的学生都能读上自己理想中的专业。”

第三代 母亲的音乐梦她圆了

伍泳珊想当音乐老师梦想一直未能实现,可今年女儿欧阳飞雪终于圆了她的梦。2018年刚大学毕业的欧阳飞雪如今是大涌镇一间小学的代课老师。她在大学里接受了专业的音乐训练,如今是能弹能唱的音乐老师。“虽然小学阶段还不会给孩子讲授太多专业的乐理知识,但是音乐的重要启蒙阶段。我们主要让他们接触音乐、对音乐感兴趣。”如今的中山,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音乐、美术、体育等原来被忽视的课程都备受家长与学校重视,市民对优质的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强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山的教育已从当初的为普及小学、普及初中,发展到如今的对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重视。伍万礼、伍泳珊、欧阳飞雪这一家三代教师正好经历了中山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前的动荡、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以及进入新世纪的全面发展。这一家三代人正是中山教育的见证者和奋斗者。

如今,我市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全面走向了现代化,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方面全覆盖的发展。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包括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推进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增加规范化幼儿园学位6000个;加快公办中小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40所;深化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启动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动中职教育组团发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与德国、瑞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而且教师队伍也开始了实施新一轮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

人物访谈

当年新招的大学生 到了中山几乎想哭

陈品权, 1960年佛山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石岐二中(今杨仙逸中学)任教;随后又先后在中山一中、黄圃农学、中山师范学校(今中山市实验中学)任教。2000年退休,成为中山师范最后一任校长。如今已80多岁的他,谈起中山教育事业,除了赞叹,也有思考。

■恢复高考让我感到教师的责任重大

○记者:1977年恢复高考时,您当时是中山一中的语文教师。给想高考的青年补习,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

●陈品权:许多被耽误了的青年都想办法到学校来找老师补课。白天,老师们给在校的学生上课,晚上就在一中的图书馆、大礼堂里给外来的青年补课。 老师们完全没有功利的、主动的讲课,谁来都可以听。我在图书馆里上课,一晚上能有一两百人。他们离开学校久,水平参差,短时间内塞很多很细的知识很难,只能很粗放地讲,并针对如何做好应考准备做指导。 来听课的学生有的拿着多年前的旧书本,有的找应届学生借来的书,有些甚至连书都没有。但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教师职责之沉重。

■中山师范成为小学教师的摇篮

○记者:改革开放后,中山急需教师。1979年中山师范学校迁址至鳌溪山,1981年恢复普通中师三年学制,成为中山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1989年,你就调到中山师范当校长。当时的中山师范是如何为中山的教育事业培养教师的?

●陈品权:中山师范历史很悠久,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从1990年起率先在省内试行三、二分段的学制,开始由普通中师向大专过渡。1989年我刚到中山师范时,校园就是一片荒山,几排石头房子,连通的路都没有修好。当时我们在湖南师大、华中师大招了18位老师。他们一来到,看到这条件几乎想哭。可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后来成为了中山师范教师队伍的骨干,教出了众多师范学生。当年这批教师如今有许多已成为中山教育的名师、带头人。正因这批老师心中有着宝贵的教书育人信念,所以才能坚持至今。

改革开放后,政府大力投入教育,还有华侨的捐助。因此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中山师范已进入发展黄金时期。不仅师资力量好,校舍教学等条件也大大改善。“爱国、敬业、一专、多能”是当时的校训。当时的师范生不仅文化课全部要学,还有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能唱能跳、少先队的鼓号等都学。为了让学生练习,那时学校已有一百台的钢琴以及一批手风琴、电子琴。中山师范的毕业生基础扎实、一专多能,为当时中山教育提供了大批的优秀教师。现在我去到一些小学,还能见到许多当年的毕业生,中山师范可以说是中山小学教师的摇篮。2000年中山师范学校更名为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我成为了中山师范最后一任校长。 (据《中山市志》统计,1979-2003年,中山师范共培养普通中师生5600人,特殊教育生680人,大专生1500人。

■如今办学条件和质量都飞跃式发展

○记者: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山的教育发展最大变化有哪些?

●陈品权:有很多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有几方面。首先是教育的硬件建设变化大。我现在有时也会参加一些教研或教育评估类的活动,发现无论是城区还是镇区的学校,硬件的配备都很好。 教学楼、图书馆、音乐室、电脑室、跑道等功能设施都具备 ,其次是每间学校的规模都普遍扩大了。以实验中学为例,原来中山师范时期只有20多个班,现在共有102个班,师生已达6000多人。可见中山的教师队伍、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且许多老师学历已是本科或硕士,整体的师资素质更高了。

此外,还有办学水平和政府投入也在不断飞跃。从改革开放初以普及中小学教育为主,现在已发展到众多学生考上顶尖大学、获国家级竞赛奖项。作为老教师,看到中山的学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是高兴的。教育整体的全面发展,当然离不开政府的投入,现在政府无论是市级还是镇区一级,都舍得为教育投入。

■教师“教书育人”信念不应变

○记者:40年的教育变化很大,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陈品权:无论怎么变,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念不应该变。以前未恢复高考前,我们批评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时会说:“你不认真学习,将来怎么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对于学生的激励,很多时候会用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今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现在围绕高考,学习变得功利了。家长、老师批评学生会说,“你不认真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衡量教师工作、学生学习是否优秀的标准都量化成了分数。考试的分数只能衡量“教书”,但“育人”不应被忽略。

教育的目标是有远近之分的。近的目标可以是考大学,所以教师要“教书”,育人”是长远的目标,不应该变。教育更应是一项长远的、有着公益性质的事业。

链  接

1996年

中山市被评为全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先进市。

1997年年起

中山推进素质教育,普及学前3年教育和调整中小学布局,于1998年实现普及从学前3年教育至高中教育的15年国民教育。

2001年

中山再次被评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火炬开发区成为中山市第一个省教育强区。

2005年

中山市基本建立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广东省第三个教育强市。

2007年

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区)。

2010年

《人民教育》第九期推出创刊60周年特刊,“中山经验”被该刊列为1950—2010年60年来中国教育最有影响力的30件事件之一。

2014年

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2018年

中山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15所,动工建设18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9745个,高考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均居全省前列,中德合作(中山)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成招生,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推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